微调查

大学生运动健康知多少

□ 学生记者 白怡

期次:第15期       查看:80


学生记者 曹颖/摄


  “妈妈叮嘱我多去操场跑步,这样就不容易生病了。”“下个星期就要体能测试了,我们先去操场上试一试吧!”“呜呜,我最近体重一路飙升,希望慢跑能助我减掉多余的脂肪。”……不管是清晨的校园小路,还是傍晚的操场跑道,总能看到同学们“运动”的身影。不经意间,“全员健身”的热潮已经占据了校园的大小角落。那么,在这股潮流之后,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同学们“迈开腿”?你又是否想过,采取怎样的运动方式,保持何种运动频率,才是最有益的呢?
  你运动的目的是什么?将近29%的同学表示是为了身体健康,一周或一个月内会抽取一定的时间去锻炼。10%左右的同学有着良好的运动习惯,于他们而言,有氧运动是生活的“必需品”。除却“保持身体健康”,同学们运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涵盖“拥有完美身材”、“放松紧张情绪”、“为赛事做准备”等多个方面。毋庸置疑,运动能带给同学们诸多好处。《时代学习报》就指出,经常进行体育锻炼,可使新陈代谢得到改善,骨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。美国《纽约时报》也曾表明,18岁就参军的青年人一般体能较好,智商也比较高。
  运动频率是不是有标准值?通过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运动情况调查,不难发现,虽然将近一半同学的运动频率在每周1-2次,但也不乏有周平均运动频率达到6次及以上的同学。其中,也有34.52%的同学每周运动频率为3-5次。那么问题来了,哪一种频率才最“靠谱”呢?我校体育学院大学体育部主任路国华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。“首先大家要了解自己,比如当前的身体状况,适合什么时间锻炼。当然,锻炼的手法、强度、时间也要因人而异。给大家推荐一个有氧运动原则,即每天至少运动1次,每天持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;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;运动时最大心率接近但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的数值。大家在平时锻炼时遵循这样的原则,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。”
  运动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,平日里最常见的不外乎这几种:最容易轻松完成的“走路跑步类”、最让人停不下来的“球类”、最流行的“健身APP类”。调查报告显示,最得同学们青睐的是“跑步类运动”,占据样本人数的38.46%。紧随其后的是“球类运动”和“走路运动”。其中,有35.71%的同学偶尔会在空间或朋友圈步数排名中争一下名次,更有10.71%的同学经常榜上有名。“我特别喜欢用手机上的APP‘悦跑圈线上马拉松’,要是我们学校也举办接力式的马拉松比赛就好了。”管理学院的周梦同学说道。“不管选择哪一种运动方式,贵在坚持,更要掌握预防运动损伤及运动保健、康复的常识,慢慢形成可‘自我保健、自我预防、自我治疗’的运动模式。”路教授如是说。
  运动锻炼看似简单实则“内涵”丰富,当我们打算“运动健身平天下”之时,不妨先了解一下怎样的运动最适合自己、最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