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穿越时空”学习古代汉语

期次:第10期       查看:25

  本报讯(学生记者 卢婷)“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现代汉语,以日常交流语言为主要内容。现在让我们‘穿越时空’,一起学习古代汉语。”9月4日上午,16级中文系的同学们迎来了开学第一课。原来教授《现代汉语》的李华平老师“摇身一变”,以一个新的身份再次走到同学们面前。
  “我们的研究中,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,学习古代汉语就要将自己置身于古代。语言有口语也有书面形式,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到的古代汉语,是三千年来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。甲骨文中的卜辞、金文中的《利簋》、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战国策》这些比较接近于当时的口语,佛经译文、唐代变文、唐宋格律诗词、宋代平话和语录、元代戏曲、明清小说就是用古白话写的。”李老师娓娓道来。
  为了增进理解,李老师播放了一段古文拟音版的《关雎》音频。仿若外语的艰涩发音使熟悉《关雎》的同学们瞪大了眼睛,播放结束后仍久久无法回神。
  见此,李老师笑着解释道:“这只是对古音的一个构拟,是语言学家们根据研究推断而来。我们现在所说的汉语就是古音音节简化而成。人类从东非大裂谷走出来,而我们所学习的汉语也是慢慢演变分化而来。”
  同学们暗自庆幸:“生活在现代,学习可以说便利了许多呀!”
  口语与书面语究竟以什么依据而简化,又是如何简化的呢?李老师举例告诉同学们,古文中口语无轻唇音,书面语则是由若干个繁体字转化为一个简体字。“很多外语的汉语音译也都是依照古音的规律,比如‘Sydney’,为什么翻译成‘悉尼’而不是‘希尼’?因为古音中‘希’并不发‘xī’这个音。”
  而繁体字更复杂,这其中可闹了许多用错字的笑话。一字之差,其意思可谓差之千里。“同学们想不闹笑话,就认真学习以后的课程吧!”李老师微笑着说。
  虽说是第一节古代汉语课,新的知识要点却接连不断地跃入同学们的视野。中文11601班的覃蔓表示:“课后我要把繁简字关系说明对照表多抄几遍!”